- 徐寿福;张云;
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度量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事前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加强事后的债权人监督功能,继而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金融科技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抑制过度负债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金融科技影响效应和企业过度负债缓解机制的文献,而且在实践上为利用金融技术进步推动微观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
2024年03期 No.264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邵志浩;才国伟;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违规担保不断“爆雷”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背景,本文以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对外担保对实体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显著提高了自身的经营风险水平。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对外担保主要通过强化融资约束、加剧大股东资金占用和高管在职消费行为以及降低经营能力来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外担保对经营风险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企业、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以及所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对外担保有助于企业通过对方担保获取借贷资金,但这些资金可能没有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即对外担保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收益。并且,对外担保提高了企业退市概率,表明对外担保风险具有不可控性。
2024年03期 No.264 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傅绍正;曹旭;石威峰;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资产负债表日至上期年报披露日之间发生CEO变更对上期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上期年报披露日之前发生CEO变更的公司对上期年报进行了更多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异质性检验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能够抑制继任CEO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相较于内部继任CEO,外部继任CEO更倾向于对上期年报进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变更时点与上期年报披露时点之间的间隔越长,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在CEO变更子样本中,对上期年报进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在变更当期更有可能实现业绩增长。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高管变更前期盈余管理行为的认知,而且可以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证据。
2024年03期 No.264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