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会计研究

  • “两票制”改革能提高制药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吗?

    刘行;邹英;

    发票作为市场交易的法定凭证,在保障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0年的数据,以医药行业实施的“两票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发票制度对制药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票制政策显著提升了制药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具体而言,两票制通过促使制药企业营销策略趋同发挥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且该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法治环境较差地区企业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拓展了两票制政策的微观效应研究,为完善发票制度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2025年05期 No.272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与ESG评级分歧

    李沁洋;刘向强;

    在中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不同评级机构之间的ESG评级分歧,已成为评估企业绿色转型实践的重要考量。本文选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绿色并购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会显著降低ESG评级分歧;机制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会增加投资者ESG关注,即投资者网络互动平台上关于ESG的问答可以为评级机构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压力较小、ESG信息披露规范程度较低时,上市公司绿色并购降低ESG评级分歧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文不仅丰富了ESG评级分歧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也为上市公司降低ESG评级分歧提供了经验借鉴。

    2025年05期 No.272 17-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企业—供应商ESG协同能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吗?

    刘红艳;李颖;

    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趋同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供应商ESG协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供应商ESG协同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供应商ESG协同能够通过联动机制和信任机制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企业与供应商数字化协同程度越高、供给或需求配置越集中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关系越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供应商ESG协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供应商ESG协同还会提高供应商财务绩效。本文结论不仅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政府部门更好推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理念趋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2025年05期 No.272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绿色创新效应——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王惠;张念明;

    绿色创新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速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以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双重机器学习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资金”和“注意力”双重资源再配置效应,既能提高企业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可得性,又能提升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注意力,能全面增强企业绿色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地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并且环保压力大的地区企业、重污染企业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这一创新效应更为明显。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绿色创新效应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本市场价值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还能增强企业ESG表现。本研究对统筹地方债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5期 No.272 4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柔性税收征管提高了企业韧性吗?——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的准自然实验

    徐荣;李学峰;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提升企业韧性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基于2008—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揭示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韧性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柔性税收征管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实施后,获得A级纳税信用评级企业的韧性显著增强。其双重作用机制体现为,一是增强企业的供应链声誉,从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降低供应链集中度。二是在内部治理层面,有效降低高管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呈现非对称性,在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生命周期方面,对于民营、小规模和成长期企业韧性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在信息环境维度,声誉补偿效应使得政策对分析师关注较低企业的韧性提升更显著。“金税三期”工程与柔性税收征管形成“刚柔并济”的政策协同效应。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强化柔性税收征管的韧性提升效果。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韧性研究的理论边界,揭示了柔性制度在组织韧性构建中的独特价值,也为优化税收治理体系、实现“放管服”改革效能转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5期 No.272 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金融研究

  • 财政金融协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地方绿色信贷贴息的准自然实验

    雷汉云;李棋;余明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绿色信贷贴息作为财政金融协同的政策工具,能够有效缓解单一信贷政策的局限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基于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贴息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发挥激励效应和信息甄别效应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这种作用效果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环境规制更为严格的地区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还促进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增长。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优化政策实施路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2025年05期 No.272 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党世力;钟华明;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各国积极制定气候政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气候政策频繁变动带来了政策维度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本文使用中国2007—202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ESG表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作用在重污染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大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外部渠道中的分析师关注度提升、机构投资者监督强化以及内部渠道中的融资约束缓解,都能显著增强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ESG表现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气候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还为政府部门在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政策权衡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5期 No.272 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高质量发展

  •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弥合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吗?

    陈蕾;周锴;董惠敏;

    企业间的数字鸿沟不仅制约了其自身优势的发展,更对经济均衡发展构成了挑战。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间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企业间数字鸿沟的弥合。机制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改善数字生态环境、促进数据交易、激发协同创新、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弥合企业数字鸿沟。异质性分析发现,该弥合效应在管理者能力强、实体产业技术偏向、所在地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高、所在地数字人才聚集水平和科技支出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促进数字接入和应用鸿沟的弥合,但对数字转化鸿沟的影响不显著;企业的适应能力和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的知识扩散对该弥合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地理和行业层面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从数字鸿沟视角揭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作用,为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和可持续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No.272 9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与城市经济韧性

    刘思琦;李世祥;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2016—2022年全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探讨了试验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试验区的设立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级人才集聚是试验区设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对高数字化水平城市及政策环境保守型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拓展性检验证实试验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数字经济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建设的复杂因果关系,更为数字经济政策优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No.272 11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三农”研究

  • 特色农业发展政策能否激发农业新业态创业活力——基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评估

    仲嘉维;郑军;张明月;

    充分挖掘并利用乡村特色资源,正成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撬动“创业经济”、抢占“首发经济”赛道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全国县域数据,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特色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新业态创业活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特色农业发展政策显著激发了县域农业新业态创业活力,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特色农业发展政策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及提高县域创新能力三条作用路径促进农业新业态创业活力提升;第三,特色农业发展政策的创业带动效应在基层组织能力较强、农业劳动力规模较大的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前三批次更为明显。

    2025年05期 No.272 12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村干部创业经历、要素整合与农村集体经济

    阮若卉;罗明忠;

    基于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本文从要素整合视角,考察了村干部创业经历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创业经历能够显著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村干部创业经历通过整合社会资金要素、人才要素和土地要素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村干部创业经历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和集体产权边界更明晰村庄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在村干部创业经历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村干部创业经历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村干部创业经历对村庄债务的影响不明显,但会降低村民的组织事务参与程度。因此,应多措并举激励创业精英返乡,加快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制度。

    2025年05期 No.272 13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国际经济研究

  • 新型基础设施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基于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实证研究

    张福顺;王海成;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本文以特高压输电工程投运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等,采用多时点交叠DID法实证检验新型基础设施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输电工程能显著促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均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特高压输电工程通过生产效率提升效应和信息化转型促进效应赋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分析发现,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效应,在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政府信息化支持度较高的地区以及特高压电力输入地中更大;特高压输电工程不仅能帮助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中,还能推动已参与企业的分工深化。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作用渠道,也为国家在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与应对全球产业链变局中,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产业支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5期 No.272 14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